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 編輯:佚名
2018年8月2日是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蘇州營的第五天, 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 (以下簡稱“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高一新生來到體育館和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等7個國家及港澳地區的近90名華裔青少年進行了一場互動。
午休過后,營員們紛紛前往體育館,準備與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7位學生見面。為了讓彼此間熟悉,他們早在活動開始前就建立了群,談論各自的特長愛好。
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特別在暑假期間邀請了7位本校高一新生充當本次互動活動的“中文小老師”,各自帶領一隊營員學習中文,深入了解中國文化。7位中國學生用一段雙語自我介紹打破了場館內的安靜,氣氛漸漸火熱了起來。
海內外中國娃互動挑戰中文才藝
營員們被分成了7組,每一組都將有45分鐘的時間和自己的“中文小老師”共同排練合作,表演一個充滿“中國味”的小節目。排練時間很緊湊,對于華裔青少年們和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生們來說都具有一定挑戰。
老師一聲令下后,營員們直沖上前,將心儀的“中文小老師”拉入了自己的隊伍。各個小隊可以自由地從詩歌朗誦、歌曲演唱、繞口令這三個項目中選擇演出形式。其中,劉子木同學帶領的隊伍正在準備各個朝代的詩詞串燒節目。
主持活動的唐薇老師說:“劉子木同學經常會去世界各地參加足球比賽,在這個忙碌的暑假中還抽空來參加學校活動,晚上就要飛美國。他在了解到活動內容后花了兩三個小時就把稿子寫好了,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學生。”她還表示,這次互動其實就是給高一新生的暑假作業之一,當成一個項目(project)來完成,提前接觸高中 IB課程 中的一部分內容,朝著 IB課程 的培養目標成長起來。
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 IB課程 有十大培養目標,依次為:積極探究、知識淵博、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堅持原則、胸襟開闊、懂得關愛、勇于嘗試、全面發展、及時反思。在互動中,面對可能出現的溝通障礙、團隊協作等問題、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7位高一新生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努力與華裔青少年們合作達成目標。
每個小隊席地而坐,圍著“中文小老師”學習中文節目。營員們的中文水平參差不齊,當遇到不懂的中文字詞,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學生都會耐心地幫他們寫上拼音并反復教念。
在較后的才藝成果展示上,每個小隊都以較高的水平完成了表演。節目內容五花八門,但都離不開中國文化的核心。有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演唱歌曲羅大佑《童年》、周杰倫《稻香》等。
武術體驗實現中國功夫夢
在另外一項環節中,為了讓營員們體會中國武術的魅力,學校邀請了一支五人武術隊進行現場表演。騰空踢腿、后空翻、舞劍弄棍……一招一式剛勁有力,令營員們應接不暇。
武術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武術訓練中可以悟出中國文化當中的武人之道,尚武崇德,強調“內外兼修”。
在武術師傅的指導下,營員們的“中國功夫夢”終于有機會實現了。有力的起勢、利落的出拳、扎實的馬步……大家聚精會神地感受武術動作要領和精神,在訓練中鍛煉個人意志力和團隊配合。
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繼續“中國尋根之旅”
此次“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旨在進一步筑牢新生代華僑華人的中華文化根基,提升其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他們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與海外交流的橋梁。
對于華裔營員們來說,這場活動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文化不再遙遠,在與新朋友的交流中還了解了中國生活日常。對海歸人才子女學校的高一新生來說也同樣有收獲,他們懂得了自主學習、主動溝通、與人合作,也提前適應了高中IB課程的英文環境。
2018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還將持續一周時間。海歸子女學校作為一所為海歸人才及華裔華僑子女特別打造的學校,充分發揮自身“扎根中華、創新國際”的特色和優勢,利用蘇州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營員們安排了各種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課程體驗活動。之后的夏令營活動中,營員們還將游覽蘇州名勝古跡、學習傳統手工藝制作等。
期望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中華兒女能夠通過這次蘇州之行深刻認識中華文化之根,為自己身體中流淌著的中國血液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