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 編輯:佚名
"國際學校",一個一度在國人看來與"貴族學校"相似的存在,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家長對走西方教線的國際學校心向往之,然而他們又常常心存疑竇:我的孩子是否應該去讀國際學校?什么時候開始讀國際學校最合適?我該選擇哪種類型的國際學校?讀國際學校又應該注意些什么?等等問題讓家長們很是困惑,下面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就為大家整理了四位就讀國際學校學生的不同身份的家長現身說法,講述國際學校擇校心路歷程和最真實的就學體會,供大家參考
蓋兆泉:選擇這條路應該越早越好
壯壯媽蓋女士是外研社**編輯,自身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她對兒子壯壯的教育一直十分關注,早在兒子一歲時,就買下了某著名重點小學學區房。然而,等孩子真的進入了這所眾人眼里的重點小學時,她卻發現現實不是想象的那樣。
壯壯原本是個陽光男孩,曾就讀外語幼兒園,他生性好動活潑、話多愛表達,具有很強的求知欲。而他進了公立小學后,嚴格的紀律要求,相對枯燥的教學方式和沉重的學業壓力讓他很不適應,才上一年級就厭學了。
"回想他在公立學校經過的三年,我還是覺得孩子童年有所欠缺",蓋女士談及此頗有些動容:"我和兒子代表了兩個極端,我自己曾是聽話的乖乖女,雖然也討厭應試教育,但并沒有受到傷害。一路受著表揚成長起來,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的勝利者、受益者。但是兒子跟我完全不同,所以當他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我都不太理解他。最受應試教育打擊的,就是像他這樣男孩吧。"
"在公立學校我們孩子班上是45人或50人一班,我覺得老師管理起來是很困難的,她們的幸福感不高,所以普遍存在著老師對孩子大喊大叫的現象。"蓋女士這樣分析。老師很嚴厲,不茍言笑,對個體關注不夠,作業很多,應試化的機械操練和經常性的批評懲罰這些加起來,令壯壯對上學失去了興趣。而讓蓋女士更不能接受的是公立學校為了方便管理,下課不準學生出樓。到了期末,為了復習考試,連體育課都取消了。學生像小雞一樣,被一圈圈一天。
還有對孩子的社會化管理和等級劃分。蓋女士回憶到一個細節,當時她曾經接到過一個,中一個稚嫩的女孩對她嚴肅地說"你家壯壯沒改數學作業!今天留校!"這讓她十分莫名其妙,忙問對方是誰,對方大聲回答:"我是數學小組長!" "全世界只有中國的小**設班干部,班干部和課代表有管其他孩子的權力,這是人為的等級劃分,我非常不喜歡。"
而讓蓋女士更難受的是壯壯入隊的經歷,**批沒有他,第二批還是沒有他,以至最后孩子都害怕了起來,怯生生地告訴媽媽"我怕自己被留級"。"壯壯是最后一批獲得"預備隊員"資格的,因為是最后一批,他意識到自己是差學生,這對小孩的自信心打擊還是挺大的。"
這樣日復一日下來,原來那個話多的壯壯開始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蔫。一次家長會上,蓋女士坐在兒子的座位上——教室的最后一排,離黑板非常遙遠。"他每天坐在這里,做了些什么?又在想什么?"
她決定,也許到了應該改變的時候。三年級時,壯壯去美國參加夏令營。在那里,壯壯收獲到了很多表揚和贊美。你知道科學營老師怎么評價他么?'You are so awesome!'(你真了不起!)這樣的評價跟中國老師評價完全不一樣。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兒子還是適合在國際學校這一套教育。"從美國回來后,蓋女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那所公立重點小學,給壯壯轉到了一所國際學校,為此她付出了全家去朝陽區租房的代價,但她覺得很值:"現在孩子果然很快樂,而且精神勁和學習勁頭也都好多了,很有自信,所以我覺得還是走對了。"
回顧自己的擇校經歷,蓋女士**的感觸就是:公立學校更適合聽話的、乖乖的女孩,如果孩子是男孩,又比較活潑,不能忍受無趣的教學和枯燥的練習,恐怕公立學校是不適合的。如果選擇國際學校,還是盡早為好。她說:"英語的難點再于詞匯量的積累,美國小學的孩子每年增加2000詞~3000詞的詞匯量,到小學畢業,已經有8000詞。如果從初中才上國際學校,就要追趕這8000詞,如果從高中才考慮國際學校,就有點太晚了,語言方面會非常吃力。"
Hedy媽媽:選擇國際學校一定要慎重考慮
Hedy媽媽,一個干練的職業女性,在歐洲工業企業**近20年。Hedy媽媽說話也十分快人快語:"Hedy也是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的,和壯壯一樣,她很淘氣,是一個運動型的女孩,一直是班長和中隊長,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性格不是特別受老師喜歡的那種。所以壯壯媽媽剛才說的那些公立學校的缺點我們也感受到過,孩子在公立學校那段時間確實相當痛苦。"
那么,成績不錯的Hedy為什么會在公立小學讀了四年后,才轉到國際學校去呢?Hedy媽媽解釋說:"**是我們在朝陽區面臨擇校問題,想繼續讀重點校,還得讓她大量讀奧數補習,我的原則是不能讓孩子的學業太影響大人的生活;第二,我要考慮投入那么多到底值得不值得。"在 Hedy媽媽看來,選擇國際學校一定要慎重考慮。"
而對一些家長選擇國際學校的現象,她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孩子在公立學校遇到一定的學習困難,家長說實在不行讓他去國際學校算了,這其實是家長心理想逃避,如果你在公立學校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好,到國際學校也不會特別好。"事實上,女兒Hedy去了國際學校后,Hedy媽媽對她的教育也抓得很嚴,她時刻關注著孩子中文水平和中文閱讀量,而她也深深感到就讀國際學校的不容易:"中文在國際學校不太容易得到訓練,因為不能說這個孩子將來肯定不回國**,也不接觸中國人了,中文還是非常重要的。"
"咱們做家長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必須多做功課,**大家要慎重選擇,第二要承認國際教育體系也是一條好的教徑。"
常青:每個教育體系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常青在現場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卻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的經驗,而是她和孩子的相處之道和教育方式。常青畢業于北大,早年留學美國。她有三個孩子,因為**的原因,全家在美國、香港和北京之間遷移數次,孩子們歷經了各種不同的學制和教育體系。尤其是大女兒馬若真,小學從美國公立學校到香港國際學校,后又轉到北京,先后在朝陽區非常著名的兩所公辦學校國際部就讀小學和初中,現在在美國就讀。
""我女兒從四歲開始每年換一個學校,當然小孩子每次換一個學校也是蠻痛苦的,現在回想起來挺不容易,但就是這樣的經歷確實也造就了她對各種文化的*容、開闊的心胸、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其實,在常青看來,國際學校當然是香港要比內地更成熟,然而她毅然從香港舉家遷回內地,其實和女兒馬若真的一句話有很大關系。"2008年我們回中國看奧運會,我的孩子問中國這么好,你們以前為什么要離開中國,她跟我說,在香港離她美國同學太遠,她不想回美國上學。這句話突然讓我意識到我的孩子沒有文化底蘊,她不知道她的歸屬,我不想讓她痛苦,我想讓她知道她的出處,所以我們決定回國來上學。"
"文化,是常青在整個交流過程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大概是留美的經歷,她更看重孩子身上的中國印記,在她看來,語言什么時候都能開始學,但文化的積淀對孩子非常關鍵。在現場,常青比較了美國小學和中國小學的不同,她指出美國小學以鼓勵為主,快樂學習,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注重人文學習,強調閱讀,但是老師要求不嚴、目標模糊、群體參差,一個能夠管理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這樣的一個體系里勝出,但如果孩子不努力,家長也不推就很容易掉下來。
"而大女兒馬若真就讀的國際學校,有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等大量優點,尤其是匯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真正創造了一個良師益友的環境。"
張嘉斌: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大潛力
張嘉斌是當天到場嘉賓里唯一的一個爸爸,他曾經先后從事飛行、銀行、外企公司銷售**,某位著名的航天員曾經是他的學生。他的兒子張維碩已經21歲了,初三畢業后就到某國際學校讀書,2011年到澳洲讀書,今年大三。
曾經的軍旅生涯也造成了張嘉斌火爆脾氣,對兒子張維碩教育方式,他也完全采取了一種"男人對男人"的方式。張維碩小時候很淘,成績很差,爸爸張嘉斌成了學校的常客,最高的紀錄曾經一周被學校請去了四次,最后張嘉斌急了,喊來了教務主任理論,他打了個比方:"小時候我們在買雞蛋,有一個燈箱,賣雞蛋的時候要把雞蛋擱燈箱上照一下,是好蛋還是壞蛋,好蛋賣給你,不好的拿走,你們現在學校老師正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雞蛋拿來擱在燈箱上照!"
在張嘉斌的"撐腰"下,張維碩的成績始終沒有什么提高,初中快畢業時,張嘉斌把兒子喊了過來,問兒子:"讓你考90分,你說你不開心,那你考10分都可以,考10分你開心了吧。可開心過后你要什么?你會不適應社會和今后的發展。"兒子囁嚅說:"我不喜歡這種環境。"在兒子的要求下,張嘉斌同意給他換一個環境,讓兒子去讀國際學校讀書,而這次選擇的前提是他跟兒子說:"關了一扇窗又開了一扇窗,你要再跟我說這扇窗也不行,我就要跟你玩命了,我不是你爸,咱倆是對等的!"
張嘉斌覺得,自己這個態度真正給兒子斷了退路,張維碩花了半年時間,終于成功地攻克了語言關,進入了國際學校,從此張嘉斌看到了一個不同的兒子。"我發現兒子回家不看書,后來我去學校了解,老師告訴我說他不是不看書,是每天晚上到宿舍躲在被窩里拿手電筒照著看,這就是我的孩子。我很開心,以前那個不愛學習的孩子變成了現在勤奮的學生。"
在國際學校,張維碩擺脫了沉重的書館和完全的死記硬背,因為學校成績都不是以最后考試成績決定,而是以每一次的聽課,每一次作業的成績,以及最后考試成績三個分相加構成,除此以外要還有一定社會公益活動。張維碩從此不僅學習成績得到了提高,還找到了展示自己魅力的舞臺,從一周請家長四次的熊孩子,變成了所有老師和同學都喜歡的孩子。他的飛速成長,讓爸爸張嘉斌震驚。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大潛力。"張嘉斌如此感嘆說:"家長們不要把你們的理想抱負寄托在孩子身上,你們跟孩子要**商量和分享,要跟孩子做一個對等的溝通。" "我在這兒跟家長們很負責任的說,請你們努力**多掙錢,這是你們唯一能做的。第二個,請你們放下身段,不要老用"家長"這個詞跟你的孩子交流和溝通,如果老這樣,孩子會把他的心靈窗口跟你關閉。"
友情提示:中加楓華國際學校是華東地區歷史最悠久、面積**、外教最多且質量最優、畢業生最多的國際學校。學校百分百采用BC省原版教材和注冊教師進行教學,BC課程質量更是連續4年蟬聯所有BC海外學校**名,畢業生較高概率留學海外名校,30%進入世界TOP100。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報名:。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