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 編輯:佚名
漢字書法,是中國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演繹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載體,它在文人墨客的揮毫下,薪火相傳。近日,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常務副校長、高中部明德璋校長,為A-level牛津實驗班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有洞天的書法拓展課。
書法拓展課
明校長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且作為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他的書法拓展課到底有怎樣的魔力呢?
課程開始前,一則“校長的書法夢”的新聞報道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明德璋校長自幼研習書法,具有豐富的書法教育經驗和書法造詣。他認為,保護好書法這一“國粹”,最重要的便是傳承它。
他曾將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逐一挑選出來,寫成硬筆書法,以活頁的形式,供師生們傳閱與臨摹。并在2015年新春,將這本活頁集結出版——《古詩詞書法臨摹與欣賞》。
課堂上,明校長向學生們展示了他的書法字帖——《古詩詞書法臨摹與欣賞》,更是拿出自己珍藏許久的字帖:《蘭亭集序》、《古詩四帖》、《自敘帖》等,供學生們翻閱、欣賞。學生們有序地瀏覽這些名帖以及明校長的書法作品,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牛津班的學生們大部分沒學過書法,為了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到書法的魅力,明校長讓學生們以“一人一詞”形式抄寫《勸學詩》,完成了一幅具有特色的作品。
雖然每個字大小不同、形態各異,但對學生們來說,這是開啟書法大門的一把興趣鑰匙,更是專屬于牛津班的一份美好回憶。
學生感悟
我本來是學過書法,只可惜多時不寫,那紙墨中的韻味也漸漸的,從心中淡去。踏入講堂,卻有什么好像與平日的課堂甚有不同。氛圍,是氛圍。空氣中有著一種墨的香氣,字的香氣。我在臺上再次拿起毛筆,是以前的那種感覺,但仿佛又有一種新的美在其中。我再次沉浸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這便是明校長想為我們帶來的書法吧。
——傅同學
隨著高山流水舒緩的歌曲,同學們進入教室開始了一節明校給我們上的書法拓展課。
對我來說,在過去的學習生涯中,并沒有真正接觸過書法。我曾經認為書法就是簡簡單單地用毛筆寫字而已。但上完明校給我們上的書法拓展課,親手摸了摸“上了年紀”的《蘭亭集序》等書法書后,發現書法真的不是簡簡單單地用毛筆寫字。
明校讓我們班以一人一詞的順序抄寫了《勸學詩》。我們班只有少部分人學習過書法,每個人的字體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這在畢業的時候,肯定會成為一個極其美好的回憶!最后,感謝明校帶領我們進入書法的世界。
——谷同學
在明校長的書法課堂里,我領略到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在此之前,我對書法的認識就是字寫得好看,但這節課讓我知道了書法是有生命的。
課堂上,我欣賞了很多明校的作品,感受到了書法的魅力,并發自內心的感嘆:“明校是一位書法大師!”
經過這節課,我對書法有了全新的認識,明校長帶領我們摸索到了書法藝術的大門,但這只是開始。
——盧同學
明校長表示,書法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書法,既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明校長作品
楓華牛津實驗班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學生們在接受國際教育的同時,更應該親近中國傳統文化,使他們具備應對全球化挑戰和適應全球化**的素養和能力,成長為具有文化自信、國際視野的全球化人才。
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在給明校長《古詩詞書法臨摹與欣賞》一書的序言中所說:“文化是民族的根,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的根。書法是五千年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符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青少年學生從小學習書法,一輩子受益不盡。因為不僅是掌握漢字點畫、結構、章法等技藝,更能陶冶情操,克服浮躁,磨礪意志,培養藝術審美情趣,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豎立追求真、善、美的目標。”
楓華國學教育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堅持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在為學生提供純正國際教育的基礎上,兼顧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在提高綜合素質,開拓國際視野的同時,深入學習中國文化精髓,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今后,牛津實驗班還會開展不同主題的人文講座,為學生的人生打下深深的民族烙印,讓他們滿懷自信與世界同齡人共舞!
中加楓華國際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